要保证监控杆基础的施工质量,需要从施工前的准备、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把控以及施工后的验收等多方面入手,具体如下:
图纸审核:仔细审查施工图纸,确保图纸设计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及监控杆的安装要求,包括基础尺寸、钢筋布置、预埋件位置等细节,如有疑问或不合理之处,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并解决。
材料检验:对施工所需的材料,如水泥、砂石、钢筋、预埋件等,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。检查水泥的品种、强度等级、出厂日期等,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;砂石的粒径、含泥量等指标应满足规范标准;钢筋的规格、型号、力学性能等要符合设计规定,且无明显锈蚀、损伤;预埋件的尺寸、规格、材质要准确无误,表面应平整、无变形。所有材料均需具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,必要时可进行抽样送检。
场地清理:清除施工场地内的杂物、障碍物,平整场地,确保施工区域地面坚实、平坦,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条件。同时,要做好排水措施,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积水现象,影响基础施工质量。

基础开挖:按照设计要求的尺寸和深度进行开挖,保证基坑的垂直度和水平度。开挖过程中,要注意观察地质情况,如发现与设计不符的软弱土层、地下水等问题,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和相关人员,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,如换填、加固等。
钢筋绑扎: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钢筋的绑扎,保证钢筋的间距、位置准确,绑扎牢固。钢筋的接头位置、搭接长度等应符合规范要求,可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等方式确保接头质量。在钢筋绑扎完成后,应设置钢筋保护层垫块,以保证钢筋与模板之间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,防止钢筋外露生锈。
模板安装:安装模板时,要保证模板的平整度、垂直度和密封性,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、变形等问题。模板应支撑牢固,确保在浇筑混凝土时不会发生位移或倒塌。在模板安装完成后,要对其进行检查和校正,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。
预埋件安装:预埋件的安装位置必须准确无误,应根据设计图纸进行**测量和定位。在安装过程中,要保证预埋件与钢筋骨架连接牢固,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位移。预埋件安装完成后,需再次进行检查和复核,确保其位置和垂直度符合要求。
混凝土浇筑: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,确保混凝土的强度、耐久性等性能满足设计要求。在浇筑过程中,要采用分层浇筑、振捣密实的方法,防止混凝土出现蜂窝、麻面、孔洞等质量缺陷。振捣时,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 5 - 10 厘米,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紧密。同时,要注意避免振捣棒触及钢筋和预埋件,以免造成其移位或变形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,要及时进行抹面、压光等表面处理,并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覆盖养护,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干裂。
外观检查:检查基础表面是否平整、光滑,有无裂缝、蜂窝、麻面等缺陷;基础的尺寸、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,预埋件的位置、数量是否准确无误。
尺寸复核:使用测量工具对基础的长、宽、高、深度等尺寸进行复核,确保其偏差在允许范围内。同时,检查预埋件的外露尺寸、水平度和垂直度等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。
混凝土强度检测: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法和频率,对混凝土进行试块取样送检,检测其抗压强度是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。如对混凝土强度有怀疑,还可采用钻芯法等非破损检测方法进行进一步检测。
接地电阻测试:对于有接地要求的监控杆基础,要测试其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。一般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 4 欧姆,如不符合要求,需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,如增加接地极、改善接地连接等。
通过以上各个环节的严格控制和管理,可以有效保证监控杆基础的施工质量,为监控杆的稳定安装和长期可靠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。